通过图像设计等二维制作技术和建模、渲染等三维制作技术,将科学内容和原理,以视频动画的形式呈现给观众,从而更好的实现复杂、深奥科学原理的传达,促进观众的理解和吸收。
2006 年10 月,视频期刊Journal of Visualized Experiments正式发布,是第一个致力于以视频方式展现生物学、医学、化学、物理等学科领域研究过程与成果的期刊,同时也是首个经同行评审,并被PubMed/MEDLINE, SCI, Scopus, SciFinder收录索引的视频数据库,2018年影响因子是1.108。
迄今为止已经发布了13153篇的视频论文,而且每个月还以一百多篇的速度在更新。实验视频来源于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著名高校及学术研究机构的实验室。
打开《Science》杂志的官网,点开一篇论文,再点击“Figures &Data”按钮,你看到的可能不只是传统的论文插图,还有短视频。4月1日,《Science》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关于转录起始的研究论文,其中包含的视频就有整整31个。
远不止如此!!!
0 1
科学研究
动画是表现科研成果的有效工具。动画将肉眼不可见的、无法直接拍摄的,甚至尚在研究中的理论材料内容一一模拟展现,让你的内容更具有吸引力,更易获得认可。
生命科学类原理动画
0 2
学术交流
可以上下滚动的图片
综放工作面远程自动化放煤工艺
0 3
授课教学
上下滚动的图片,了解动物细胞组成
塔板理论教学动画
0 4
成果演示/结题汇报
课题成果汇报
通过二维动画清晰展示——液晶材料生产过程
答辩时,短时间内让评审专家迅速了解、同时印象深刻!
科研成果转化
原则一:科学性——科研动画展现的是科学研究中的某一个形态、过程、原理等,其内容必须尊重并真实反映科学的内容。
了解内容才能更好的设计、呈现科学原理,对于复杂科学内容的了解和学习,对制片人(项目负责人)要求极高,不仅需要一定的科学素养,更需要学习、理解、消化专业知识的能力;
尤其面临的科研动画的内容,往往是最前沿的科研成果,是科研人员多年日积月累取得创新成果,其学术背景、知识内容、推演逻辑、实验技术等大量科学内容,深奥且复杂。
团队创始人王浩,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学院,2019年开始从事科研可视化工作,目前为止带领团队先后完成诸多生物医学、材料科学、半导体器件、机械工程等不同领域的科学原理动画三十余部。
原则二:美观性——展示科研工作的难题是将抽象、深奥的内容转化成易于理解的形象
在充分理解科学内容的基础上,还需要将科学转化成易于接受的镜头语言。
明确整体逻辑:科学动画的表现往往是依据某种逻辑开展的,用特定的时间、空间或因果等逻辑线串连内容;
设计镜头片段:将复杂的科学过程分割成易于理解的内容片段;
设计镜头动作(推、拉、升、降、摇、移)等,设计不同镜头间的衔接;
设计科学形象:由于科学内容本身的知识点是抽象的,所以我们需要根据科研背景、学术传统结合美学为学术内容打造特有的数字形象。
模型和背景设计与制作:通过C4D、3Dmax、Maya等软件工具,为科学动画创建模型;
原则三:完整性——科学是准确,动画是概念性的,需要完整的包装和引导。
可视化的科研动画依然需要必要的文字、注解对特定内容进行说明,从而更好的传达科学内容。
写在最后
近些年来,科学可视化工作逐步流行,随着新媒体和短视频的流行,外加制作成本的降低,越来越多的科研团队愿意将科研成果以图、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在方便同行交流的同时,极大程度的提高了科学的传播与普及!
作为科学可视化工作的从业人员,早期我们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国外的作品,语言差异限制科学内容的普及和传播;随着国内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希望能够一同成长,为中国科研设计制作更多科学可视化作品,在展示中国科研的同时促进科学普及!